歷史故事:徐知誥任廉吏脩政教

【原文】

徐知誥(1)以功遷升州刺史。知誥事溫甚謹,安於勞辱,或通夕不解帶,溫以是特愛之,每謂諸子曰:「汝輩事我能如知誥乎?」時諸州長吏多武夫,專以軍旅為務,不恤(2)民事;知誥在升州,獨選用廉吏,脩明政教,招延(3)四方士大夫,傾家貲(4)無所愛。洪州進士宋齊丘,好縱橫之術,謁(5)知誥,知誥奇之,辟(6)為推官,與判官王令謀、參軍王翃專主謀議,以牙吏馬仁裕、周宗、曹悰為腹心。仁裕,彭城人;宗,漣水人也。

(出自《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六十八.後梁紀三》)

【註釋】

(1)徐知誥:原名李升(888年-943年),字正倫,小字彭叔,五代時期南唐建立者。自稱是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李恪之後裔,但至五代時,家族不復昔日光采,甚至成了孤兒,被當時軍閥楊行密於戰爭中所擄,並以為養子,但不容於楊行密諸子,遂將給予徐溫,並改名徐知誥。
(2)恤:憐憫。
(3)延:懇請。
(4)家貲(音資):家中財物。
(5)謁(音業):拜見時向人通告姓名,以求進見。
(6)辟(音必):徵召。

【語譯參考】

徐知誥因為立有功勞任升州刺史。徐知誥事奉徐溫甚為恭謹,任勞任怨,有時通宵不解衣帶,徐溫因此特別喜愛他,經常對兒子們說:「你們事奉我能像徐知誥那樣嗎?」當時各州長官大多是武夫,只以征戰為職責,不體察民間之事;徐知誥在升州,只選用廉能的官吏,修明政治教化,招請四方賢士大夫,用盡所有家產也毫不吝惜。

洪州進士宋齊丘,喜好縱橫家計謀遊說之術,進見徐知誥,徐知誥認為他是個奇之,任用為推官,與判官王令謀、參軍王翃專門主持出謀劃策,以牙吏馬仁裕、周宗、曹悰為左右心腹。馬仁裕是彭城人;周宗是漣水人。

【研析】

亂世出英雄,在紛亂時代,往往打破社會階層,造就了許多非士族出身的人物,成了一代名人。徐知誥就屬此類人物,從孤兒、俘擄,居然能成為南唐建立者,當然此得歸於他的努力及施政得當。我們綜觀他在南吳時期,因功累升升州刺史,為政寬仁,又能節儉自處,獎勵農桑,因此府庫充實。當時徐溫居升州,本來是他的兒子徐知訓居南吳都城揚州,以控制政權,但徐知訓驕傲荒淫,從此徐溫以徐知誥留揚州,日常政事皆由徐知誥處斷。徐知誥也不負徐溫所托,他恭敬事奉吳王楊隆演,並且謙卑對待士大夫,對部屬寬大,生活簡樸,並且以宋齊丘為謀士,改革稅制,因此國家逐漸富強,人心歸附。從以上這些措施,不難知道他是個善於治理國家及經營人際關係的人,所以最終能成為南唐建立者。

【延伸思考】

1.一個人才的養成,需經過時間的磨練,方能成大器。如徐知誥因功累遷而有更多磨練的機會。想想你自己,如果有接受挑戰的機會,你會如何去對待?
2.徐溫為什麼能那麼信任徐知誥?
3.徐知誥任刺史時,有哪些優良的施政?

【參考資料】

1.《資治通鑒》(64)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鑒今注》(十四)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白話資治通鑒》(第十八冊)沈志華 張宏儒 主編 建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