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 齊景公悟治國之要

齊莊公六年(公元前548年),莊公被殺,其異母弟杵臼被立為君,是為齊景公。

景公嗜好大興土木,修建樓台宮室,搜集良犬駿馬。為了滿足驕奢淫逸的生活之需和壓制民眾的不滿情緒,他實施了厚賦重刑的政策,「賦斂如弗得,刑罰恐弗勝」,使得民怨沸騰。景公有兩個兄弟,一個叫公子尾,一個叫公子夏。這兩個公子早想奪取王位。針對景公的倒行逆施,他們開始施恩於民。

景公根本沒有察覺公子尾、公子夏的用心,只是覺得自己的治國施政,好像不盡如人意。

有一次,他前往晉國去訪問。晉平公舉行酒宴招待他,坐陪的有晉國著名的樂師師曠。師曠學深識廣,不僅精通樂理,而且明於治亂。齊景公早就聽說他的大名,所以酒宴一開始,就畢恭畢敬地向他求教治國為政之道。

師曠似乎惜言如金,只回答了一句:「君必惠民而已(君王您要善待百姓啊)!」景公覺得是老生常談,不願再問他什麼了。酒喝到一半,賓主都有些酣然欲醉時,景公又想從師曠討教些治國的高招,便再次向他求教道:「太師你還有什麼賜教寡人呢?」而師曠還是那句話:「君必惠民而已。」

景公心想:或許是師曠徒有其名,怎麼翻來覆去總是這一句話呢?酒宴結束後,景公出宮將去賓館時,師曠送他,他有些不甘心,就第三次向師曠求教,師曠仍然重複那句已說過了兩遍的話。

景公回到賓館後,開始認真思索起來:師曠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這句話,難道真有所指?當他還未完全消退酒意時,卻突然醒悟到:師曠所言,指的正是當前齊國的政局!他意識到弟弟公子尾、公子夏在國內大得民心,民眾歸之如流水,簡直把他們當成了君主,原因就在於他們施恩於民的緣故。他們獲得了民眾的擁戴。豈不構成了對自己君位的威脅?想到這裡,景公出了一身冷汗,他明白了師曠的話語,要善待百姓,否則會失去民心。

景公回國之後,立即下令打開糧倉,賑濟饑民;把府庫中多餘的財物,分發給孤寡之人;他還令後宮中,未曾受過寵幸的宮女,將她們嫁給民間的無妻者;對於年屆古稀的老人,由國家供給糧米。他如此竭盡全力地施德加恩於民,漸漸民心朝向了自己這邊。

過了兩年,他的兩個弟弟感到景公威信日高,地位更加鞏固,見篡位難以成功,都逃亡到了國外。公子夏投奔了楚國,公子尾則逃往晉國。齊景公這時,從心底生出了對師曠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正是:

治國之要,
安民齊家。
得民心者,
能得天下;
失民心者
必定會垮。
千古至言,
分毫不差!

(資料來源:《史記•齊太公世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