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阮妙芬( Nancy Yuen ) 在歌劇界擁有較高的地位。她主演的《蝴蝶夫人》,《茶花女》、《阿伊達》、《費加羅的婚禮》、《卡門》、《波希米亞生涯》,廣受歡迎和讚譽。阮妙芬的歌聲 常縈繞飄飛在大型音樂會、藝術節上,她演唱的經典名曲《彌賽亞》、《創世記》、《安魂曲》和《C小調彌撒曲》,美如天籟,令人難忘。與她合作過的樂團有倫 敦莫扎特樂團、英國廣播公司音樂會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等。
一.音樂是一大享受
阮妙芬在香港出生,11歲到英國。1988年,僅僅是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生的她,就脫穎而出,主演歌劇《蝴蝶夫人》,一舉成名。
「難以想像不走聲樂這條路,我是怎樣的景況。我好像生來就是唱歌的。」她笑盈盈地說,「我喜歡台上的感覺,演繹完全不同的性格,豐富多彩;與不同國家的人台前幕後密切配合,是不容易的事。我個性獨立、樂觀,適合舞台生涯,喜歡音樂,音樂是我的一大享受。」
《蝴蝶夫人》雖然是意大利人作的詞曲,用西洋唱法去演繹。但阮妙芬來自東方,接觸過不少日本人,觀賞模仿日本藝伎,借鑒電影和電視劇,她演的蝴蝶夫人惟妙惟肖,玲瓏秀麗的形體、含蓄的東方韻味,比西方演員更勝一籌。
演前,醞釀情緒,一句話也不說;演時精神集中,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投入。忘掉自己,與角色融為一體。演《阿伊達》時,她看很多資料,請教黑人,做足功課。「當我臉化妝得黑黑,在台上演唱時,觀眾們根本不知我是華人」。
茶花女也是她最喜愛的角色之一,人物內心豐富,命運跌宕起伏,要在兩個小時內,用歌聲把茶花女的愛情與痛苦傳達給觀眾,引起共鳴和同情,頗有難度。然而正因如此,成功後的喜悅和滿足感是無法形容的。
她秀外慧中,眼界開闊,思維敏捷,侃侃而談。「演唱現場,充滿神奇的魔力。一般人沒有經歷過,體會不到,就好像過山車,有驚有喜。每一出歌劇,就是一個推動力。我喜歡有一點壓力,是健康的壓力,會帶動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蠻喜歡那種挑戰,那種過山車的感覺。」
問她這樣優秀,很多歌劇演來駕輕就熟,是否壓力越來越小?她搖頭,正色道:多明哥說過永遠在爬山,在走。多少年來,我也一直在不斷地學習。當你覺得到了顛 峰時,那就在走下坡路了。我從學生身上也能學到東西。音樂的美和奇妙,我一直是蠻有興趣,時時回味,魂牽夢縈,蠻享受的。
閒暇時,她興趣廣泛,看電影、話劇、芭蕾舞,揣摩人家的演技,提高修養。愛聽古老歌曲,五六十年代的老歌,有韻味,很好聽。「每一種表演藝術,面對觀眾的表達都是有聯繫的,相通的。」
二.古典歌曲歷久不衰
問:古典歌曲演唱家與流行歌手在唱法上的差異?
阮: 古典歌曲演唱家需要非常多的時間練習基本功,但流行歌手並不需要這麼長時間練習。古典歌曲演唱家是用整個身體在唱,分配好胸、口、頭三個腔體共鳴的比例。流行歌手……(她做拿麥克、氣喘噓噓的樣子,微微一笑。)所以我們的滿足感很大。
問:但他們的名聲遠遠比你們大,錢也賺得多,受大多數人的追捧。
阮:你別忘記,流行歌曲的壽命較短,五年就算老的了。而古典歌曲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歷久不衰。我唱了十九年,還可以唱很久。流行歌曲是講包裝、廣告的, 是看他們要不要從你這個人裡面推介出一些東西來。古典歌曲是一門藝術。為什麼《茶花女》、《阿伊達》這麼久了,場場演出還有這麼多人去欣賞?藝術是人們越 看越喜歡,每場演出都是不一樣的享受。如果我的目的是錢,那也不會走藝術這條路。我覺得有能力討生活就夠了,有些東西對我來說並不是很重要。
三.聲樂大賽是非常奇異的鼓勵
阮妙芬常在東南亞演出,對於古典音樂的普及,她認為,傳播媒介、教育部門做好的話,會起推廣作用。讓人們從小就接觸到正統聲樂,那麼就不是遙不可及的事。
她在新加坡有不少學生,她說,人才肯定會有,但培養訓練起來,難度較大。倫敦每晚都可選擇不同的音樂會、交響樂團、歌劇來聽,環境的熏陶,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可低估。當然現在比十年前好多了,新加坡擁有一流的場地設施吸引國際樂人來演出。
在她看來,成功至少有三個因素組成:40%的天才,40%的勤奮,20%的運氣。想成才,下苦功夫努力和對音樂的領悟能力都很重要,還要有恰到好處的教育方式、方法。
談到新唐人的首屆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阮妙芬點頭讚歎:「是非常奇異的鼓勵。華人聲樂人才分散在世界各地,這次能聚在一起,交流經驗,切磋技藝,是非常好的機會。」
音樂的好處是能感動人,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文化素養,甚至於聽不懂歌詞的人,都會被歌聲打動。阮妙芬的歌不容錯過,請靜靜聆聽:
音色既高亢又柔和,低音淳厚有力,中音柔美流暢,高音有種直昇穹頂壯麗輝煌的感覺。功底紮實,音域寬廣,聲情並茂,收放自如。她的歌聲,如凌空飛翔、自由自在的雲雀,清麗悠揚;又如婉轉圓潤的夜鶯,優美動聽。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