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

一鬥

【光明網12月22日】范仲淹(公元898-1052年)是北宋蘇州人。

范仲淹小時侯,好苦讀,每天讀到深夜。他因為家貧,每天只煮一鍋稠粥,涼了劃成四塊,早晚各兩塊,撒上些菜末,作為一天的飯菜。有時連這也不能保證,他卻從不叫苦。他的一個富有的同學看到了,叫人給他送來許多飯菜。可是,幾天過去了,不見范仲淹動一口。那同學問他,他說:“我很感激你的好意。如果我現在就享受這麼豐盛的飯菜,以後就咽不下粥了。”

後來范仲淹官當了副宰相,生活仍然十分儉樸,平時不吃兩樣葷菜,卻時時關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年,京東和江淮一帶大旱,又鬧蝗災,他請求朝廷派人前往災區巡察處理,卻沒有答覆。他對皇帝說:“如果宮廷中的人半天不吃飯,會怎麼樣呢?現在災區的人好久沒吃飯了!”仁宗只得派他去安頓撫慰災區。每到一處他就開倉賑災,免除賦稅,他還把飢民吃的野草帶回來獻給皇帝,皇帝不高興,將他貶出朝廷。

後來范仲淹到蘇州任知州,在蘇州南園買了一塊地,想給自己蓋一所住宅。一位風水先生看了地,道喜說:“誰住這兒,誰的子孫會當公卿將相。”他說:“那就讓窮書生住這兒吧!”他就辦成了“蘇州書院”,培養了大批人才。他自己直到死,也沒有像樣的宅子住。

他在《岳陽樓記》中說:“不因為自己的地位高了就高興,不因為自己的地位低了就傷心。作官了,就要關心自己的老百姓。作為一個平民百姓,就要關心自己的國家。那麼什麼時候會快樂呢?把老百姓的痛苦當作自己的痛苦,把老百姓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矣!)范仲淹就是這樣的人啊!(http://www.xinguangm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