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5月11日訊】常人的一念往往出自於為“私”。每個人在和別人交往時都是如此,故而矛盾利益衝突不斷。我在講真相過程中竟然也常和他們發生爭論,甚至爭辯,尤其發生在自己熟悉的人或同事之間。我不止一次反省自己念頭的出發點是否是為私,最終我認為我沒有私心,我真的是為了讓他們認清真象,免於被淘汰。可是為何總有矛盾呢?
有天,讀《精進要旨》看到了“無私無我”一詞,我突然明白了,在這一點上我雖做到了無私卻未做到“無我“,我應做的只是講清真象,做我該做的,而不能執著結果、求結果。相信還是不信,那是他們在選擇,他們在擺自己。而如果我打著為他們好的旗號強行在灌輸他們、非得要他們信我說的,那就等於我在替他們選擇,剝奪了“他們自己”的選擇權(儘管我知道那其實並非是他們“自己“,我很傷心)。
我該:儘量想到他們的接受能力、他們每天把什麼看的更重,顧及一點“他”,而不應太顧及“我”,而不應太執著於我想讓他們如何如何,我想如何如何,我想達到什麼效果。這太多的“我”使我的思想不純淨,也許對方感受到的並非是我的善意,而是感受到的是“我”要說服他,逼迫他必須相信我。
我認識到“無私”與“無私無我”之間有很大差距,其實我要如何、我想如何、我的認識、我的觀點、我的角度、我的看法兒、我要怎麼樣……,這眾多的“我”是不是也並未真的擺脫“私“呢!考慮問題時我如果多想一想:他的觀點是……,他的思維角度是……,他的思維起點是……,他的接受能力是……對他有沒有傷害,對他有沒負面影響,也許這樣效果會好點。不僅沒做到無私無我,常回想自己講真象時的心態,其實是有所求,總想達到一定的效果。總認為沒效果我幹嗎要講,白費我的唇舌。其實有“求”就已經不正了,師父說“做而不求──常居道中”(《道中》),煉功人求什麼都不對(即使煉功也當有心煉功無心得功)已經不是正念了。我往我的思想上追查下去,發現“我”體現在方方面面,在與同修協調上我強調“我”甚至事後還在想著我不是為私的,還在為己辯護,沒有認識到這所謂的“無私有我”正是私的變相。在學法上我也在強調“我”,而非是我在同化法。
今後的講真象中,我會更加純淨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思維和話語更因同化法 而更具有法的威力體現,使更多的人能明白真象而清醒,不再因自己對“我”的執著,而使他們錯失機緣。
(http://www.xinguangm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