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3月10日】有這麼一個頗值得我們回味的故事:
一位哲學家帶著他的學生漫遊世界後,坐在郊外一塊荒地上說:
“十年遊歷,你們已經是飽學之土了。我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大家:現在你們坐在什麼地方?學生們說坐在曠野上;哲學家又問:曠野上長著什麼?學生們說長滿雜草;哲學家接著說:現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這些雜草。
一個學生說:“只要有鏟子就夠了。”哲學家點點頭。
另一個接著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一種辦法。”哲學家微笑一下。
第三個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第四個仔細想了想說:“斬草除根,只要把草根挖出來就是了。”
等學生講完後,哲學家站起來說:“你們回去吧,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雜草,沒除掉的,一年後,再來相聚;除掉的,就不用再來了。”
一年後,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學生們圍坐在穀子地旁,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哲學家始終沒來。學生們後來終於明白老師的用意。
幾年後,哲學家去世。學生們在整理他的著作時,在最後私自補上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裡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好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紛擾,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佔據它。
故事挺簡單,但值得我們細細地咀嚼。在曠野地不種上莊稼,誰會專門為除草而去除草呢?只有種上莊稼,才會因收穫的誘惑而樂此不疲,而勤勤懇懇。故事或多或少帶有點虛擬色彩,可它確實又是現實生活的一種折射。種莊稼如此,做人、養性、立志等何嘗不是如此呢?
(大紀元﹒副刊)
(http://www.xinguangm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