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華爾夫小街的聖誕聚會

李仁心

【光明網】 來澳洲近7年了,幾乎年年的聖誕節都是在逛街購物、參加華人節日派對或和華人朋友聚會聊天中度過的,以為澳洲的聖誕節也就不過如此了。上月應一位新結識的西人朋友的邀請,參加了一個當地的”街道聖誕家庭聚會”,方覺初嘗了”原汁原味兒”的澳洲味道。

這個華爾夫小街的”街道聖誕家庭聚會”已連續舉辦七年了。我的朋友史蒂芬Stephen Sim正是這個聚會的發起人之一。

史蒂芬是十年前搬到華爾夫小街上住的。華爾夫小街位於北萊德區的一個山坡上,80%以上的居民都是英語背景的西人。花園、別墅、綠樹成蔭,在這算得上是雪梨富人區的地方,大家平時見面甚少,頂多是開車駛過的時候或打理花園時抬起頭來笑笑,揚揚手,算打了個招呼。幾年住下來,史蒂芬發現,他和近在咫尺的街坊鄰居依然形同路人。

成長在五十年代的史蒂芬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該不僅如此。電視、電腦、通訊的發達不應成為冷漠的藉口,關懷、互助、友愛更不應隨科技的發展而流逝。他覺得應該改變這個小區的人情狀況。於是七年前聖誕的一個多月前,他做出一個決定:在附近幾條街交叉口的草坪上,舉辦一年一度的街道聖誕家庭聚會。
他先設計了一張充滿喜氣、熱情的聖誕活動邀請信,用彩色紙複印了上百張,然後親自投入附近幾條街每一戶人家的信箱;到了活動前的一個星期,他又設計了另一封旨在提醒的邀請信,用不同顏色的彩色紙再複印了上百張,再次親自投入每戶人家的信箱。活動的當天,他和一位鄰居、也是提供家門口的草坪作活動地點的居民一起,在草坪上放上一張長桌、幾張椅子,到了約定的活動時間,鄰居們果真三三兩兩地相繼而來……

“組織一個活動就這樣簡單!”史蒂芬說,”然而它卻使這裡的街坊鄰居們從陌路人變為老相識。”

我參加的已是他們的第七個年頭的聚會了。那天下午有約四、五十人先後到場,有意大利人,德國人,澳洲本地人,華人……多是一家數口攜兒帶女,穿著悠閑隨意,捎上一盤親自做的菜,或是蛋糕,或是烤雞,或是水果冷盤,各種花樣,各國風味,每一戶人家的出現,都可能帶來意外的驚喜。隨著來人越來越多,孩子們很快便成了熟悉的玩伴;老鄰居見面有說不完的話題,對新來的面孔也顯得十分熱情。我注意到,當我的朋友史蒂芬幾次站在小木樁上代表街坊鄰居們歡迎新朋舊友、並就本街道的改進措施徵求大家意見及同意的時候,很像舊時中國農村集市上的一個小集會的情形。只是服裝不同,語言不同罷了。心中隱隱有種親切和感動。

那天到場的有一位大陸女留學生,是其中一個華人家庭的住客。聽說她找工作有困難,一位年過半百的西人婦女拉著她的手找到史蒂芬說,你要幫幫她。史蒂芬很認真地瞭解了她的情況後,說他會去想辦法幫忙。史蒂芬曾於96年霍華德總理競選的時候任總理競選委員會的主席。”無論如何,鄰居有困難是一定要幫忙的,鄰居是朋友,而朋友就是朋友,不會因為是中國人、意大利人或其他種族的人而有什麼不同。”史蒂芬說。
那當天的聚會到很晚纔結束。大家都表示感謝這些年來史蒂芬為大夥兒做了件這麼好的事兒。而史蒂芬也鼓勵我回家後也這樣做,這樣的話,到明年聖誕節的時候,我和父母可能已經有整個大院的朋友了。”老天創造了這個世界,創造了我們,又讓我們一起住在地球上,那麼為什麼我們就不能遵從天意,像親兄弟親姐妹一樣相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呢?”

聖誕節能結識這樣一位澳洲朋友,我感到很幸運。
(http://www.xinguangm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