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理性的古琴

【光明網 2005年7月16日】

古琴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位列『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八音之首』,『貫眾樂之長,統大雅之尊』,是古代文人修身養性的必修之樂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書。古人有『君子無故不撤琴瑟』的說法。孔子、司馬相如、蔡邕、蔡文姬、嵇康、歐陽修、蘇軾等都以彈琴著稱。

蔡邕的《琴操》記載:『昔伏羲作琴,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新論》中記載,神農『上觀法於天,下取法於地,於是始削桐為琴,練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意思是用音樂將神明的德行和大自然的和諧去感化人們,調和人心,扶持風化。

琴之所以如此命名因為它與禁諧音,以『琴』來隱喻禁止淫邪以存正氣。漢《白虎通》中記載『琴者,禁也,禁止淫邪,以正人心。』明代《神奇秘譜》的序裡說: 『然琴之為物,聖人制之,以正心術,導政事,和六氣,調玉燭,實天地之靈氣、太古之神物,乃中國聖人治世之音,君子養修之物。』因此琴被認為是聖人之樂,聖人之器。

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頗具君子謙和之風,音域寬廣,散音、泛音和按音這三種音色分別象徵天、地、人和。音韻獨特,空靈蒼遠,古樸幽深,極具滄桑感。古琴集道家、儒家思想於一身,重弦外之音,講求中正平和、寧靜致遠、天人合一,『以己之心會物之神,以達於天地之道』。琴樂聖潔飄逸,可以載道,可以象德,可以明志,可以修身,可以靜心,可以啟智,可以養生,也可移人性情。

撫琴有許多規矩,比如在彈琴前應莊嚴儀表,焚香、靜心、潔身、淨手。要『坐必正、視必端、聽必專、意必敬、氣必肅』。『所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咸賴琴之正音是資焉。』

《紅樓夢》中也有段黛玉話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養性情,抑其淫蕩,去其奢侈。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齋,或在層樓上頭,或在林石裡面,或是山巔上,或是水崖上。再遇著那天地清和的時候,風清月朗,焚香靜坐,心不外想,氣血和平,纔能與神合靈,與道合妙。』

古琴中所蘊含的瑰寶,遠超音樂的本身,達到身、心、靈各面的調和,物我調和的精神層面。相信古琴蘊含的琴道、琴德也是一個正常社會應具有的文化內涵。

(明慧網)(http://www.xinguangm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