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有暴力傾向的歌曲使人變得敵對

【光明網】最近一項研究表明,有暴力傾向的歌曲非但不能使人通過渲洩而舒解情緒,反而使聽眾變得更有敵對情緒。

美國心理學協會(APA)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發現有暴力傾向的歌曲會激起人們的攻擊性情緒,而這種情緒產生的直接原因是歌詞中的暴力傾向。 這項登在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人性與社會心理學) 5月刊的研究結果與以往的認識大相徑庭。過去相當長時間內人們一直認為,聆聽憤怒而狂暴的音樂是一種積極的渲洩,有助於情緒釋放,現在看來這好像有點自欺欺人。

來自衣阿華州立大學和德州人力部的研究人員對500名大中專學生做了5項系列測試。 他們請7位歌手唱了7首有暴力傾向的歌,8首沒有暴力傾向的歌。當學生們聽完歌曲後,研究人員請他們完成各種有關攻擊性情緒的心理測試,例如,測試之一是將既有攻擊性又沒有攻擊性涵意的詞歸類,如石頭,棍棒等。

為了保證只有歌詞的內容起作用,在其中的三個試驗中,不論有暴力傾向的歌還是沒有暴力傾向的歌均由同樣的歌手演唱,而且啟用相同的音樂形式。為排除歌曲激發力差異的影響,在另兩個試驗中,研究人員測試了這些歌曲的激發力。同樣,研究人員也考慮到了學生個性中的敵視傾向並加以控制。這項研究還包括了一些歌詞幽默的有暴力傾向的歌曲,旨在研究這樣的歌曲與攻擊性情緒的關係。

5項試驗的結果表明,聽罷有暴力傾向的歌曲,學生們更易於把涵意模稜兩可的詞歸入攻擊性詞類, 他們閱讀攻擊性詞語的速度比閱讀非攻擊性詞語的速度快,並且他們更傾向於拼出具有攻擊性的詞,例如,H_T,答案多為HIT。研究人員稱,有暴力傾向的歌曲使聆聽者無需挑舋就產生敵對情緒,這個結論與音樂類型、歌手、歌曲的激發力都沒有關係。 甚至歌詞幽默但有暴力傾向的歌曲也會激起人們的攻擊性情緒。

有暴力傾向的歌曲引發攻擊性情緒,這一結論對減少社會中的暴力現象具有現實意義。衣阿華州立大學的克瑞格.安德森說,“攻擊性情緒給正常的社會交往塗上了一層攻擊性色彩,其結果是語言上或行為中更會做出攻擊性的反應,攻擊性情緒的升級就是社會逆反心理。相反,平和的心態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這項研究就攻擊性情緒的誘因做以調查,而沒有囿於攻擊性行為本身。研究者說,要確定有暴力傾向的歌詞對攻擊性情緒的長期和短期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他們還說,雖然有暴力傾向的歌曲只對人們的情緒產生暫短的影響,但是長期聽這樣歌曲的人好鬥,從而間接的導致他的社會交往環境充滿敵意。

“這項研究和其他關於有暴力傾向娛樂媒介的研究, 都得出一個主要的結論,即娛樂內容很重要,”安德森博士說,“這個信息對所有消費者,尤其是孩子和青少年的家長至關重要。”

中國人一向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行為是由思想決定的,如果思想中被灌輸的都是暴力、仇恨的東西,不用說也知道這樣的人能做出什麼事情來。

(5/11/2003 8:17:38 PM)
(http://www.xinguangm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