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和命運

文/紀廣洋

【光明網11月7日訊】三十多年前的一個深冬,一位從京城“下放”的老教授,攜家眷來到我們村安家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或者說勞動改造。老教授一家四口(夫妻倆及他們的小女兒和長孫)就住在我家的後院裡,而且一住就是10多年。在那特殊的年代裡,我們一家人對老教授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尤其是我的兩個叔叔。

二叔當時是村裡的民兵連長,“思想覺悟”非常高,自以為愛憎分明、能隨時劃清敵我界線,對老教授一家視若仇敵,自動“肩負”起監視和“教育”老教授一家人的“義務”,常常對老教授橫眉冷對,惡言惡語。

三叔則恰恰相反,當時還在讀中學的他,對老教授一家視若親人,對知識淵博的老教授更是畢恭畢敬、非常崇拜,在攀談求教的同時,還經常幫老教授一家挑水磨面幹雜活。老教授特別喜歡我三叔,常和他有說有笑,甚至徹夜長談。後來,他還送給我三叔許多書。

1977年恢復高考時,已輟學三四年的三叔,在老教授的鼓勵和指導下,以全縣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同時考上清華大學的還有老教授的小女兒───後來成了我的三嬸。

次年,老教授夫婦和他們的孫子被專車接回北京。如今,我三叔、三嬸也早已是學富五車的博士生導師,成了國家的棟樑。

而我的二叔至今還生活在農村,毫無作為。新時期的改革大潮、黨的富民政策也沒能改變他的處境。他在家鄉富饒的土地上依然過著貧困的生活,走著自己蒼白的人生之路。

一個人的世界觀和處世態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態,往往決定了他一生的前途和命運。
──轉自《人生與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