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荒漠化 (一)

鄭義

編者按:中國土壤的荒漠化在人心不古的驅使下,從西向東,從北往南,吞噬著萬傾良田,摧毀著賴以生存的文明。面對大面積的土壤的荒漠,中國採用了許多技術上的防治措施。但是這些措施並未有效地制止荒漠化的擴大。主要的原因是人們道德水平的下滑。本文選自鄭義所著《中國之毀滅》,略有刪剪,標題為編者所加。

中國荒漠化 (一)
恐怖的“5.5”沙塵暴

摘自一位原氣象工作者的值班記錄:“今天風和日麗。下午2時許,驟然狂風大作,颶風捲起沙石塵土,形成一堵約400米高的沙塵暴壁,自西向東撲來。 瞬間最大風速34米/秒,風力達12級。20分鐘內天地一片漆黑,能見度降為零。沙塵暴壁由下往上呈黑、紅、黃三層,每層有球狀塵團劇烈翻滾,發出沉悶的轟鳴,一兩公里之外可聞……”

這不是原子彈爆炸的景象,而是1993年“5.5”黑風暴紀實。這場特大沙塵暴於5月4日從新疆西部邊境發生,於5日15時42分襲擊金昌市,16時40分襲擊武威市,17時整襲擊古浪,17時50分襲擊景泰,19時26分襲擊中衛……沙塵暴橫掃中國西部,然後橫亙華北大地和東部沿海,遠飆朝鮮半島和日本。這次黑風暴在進襲新疆、甘肅、內蒙古和寧夏時,風速達25~34米/秒,風力達8~12級,沙塵暴壁高達500~700米,宛若原子彈爆炸後的蘑菇雲,劇烈翻滾,飛沙走石。當時無論室內室外伸手不見五指,狂風呼嘯,仿佛天塌地陷,末日來臨。

事後據當局公布,新疆、甘肅、內蒙古、寧夏四省區的18個地市,72個縣共110萬平方公里面積、120萬人口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6億元左右。死亡85人,失蹤31人,傷264人;沙暴打死、活埋和失蹤的牲畜12萬頭(只),受災牲畜73萬頭(只);農作物受災560萬畝,24.5萬畝果園重災;掩埋毀壞房屋4412間,埋沒水渠2000多公里,刮斷刮倒電桿6021根,電力、通訊、水利設施嚴重損壞;古蘭泰鐵路專線中斷四天,貫通新疆的蘭新鐵路中斷三十一小時,約40列火車受阻,上萬名旅客被困……

經中科院專家調查,災區的幾大沙漠都向前推進了數百米至數公里,表土被刮走10~50釐米;沙埋厚度一般為20釐米,最厚達1.5米;並影響朝鮮半島和日本數日降塵不絕,一片恐慌。

事後的研究證明,形成“5.5 沙塵暴”的氣象因素是西伯利亞強冷空氣,而根本原因是不合理開發對植被的嚴重破壞。有研究證明,遭人為破壞的地面,其風蝕量高出原始戈壁10倍~100倍。一個多月後,在“中國森林環境高級專家研討會”上,學者們指出:這次沙塵暴是長期以來國土荒漠化日趨嚴重的必然後果。由於治理速度趕不上荒漠化速度,如果幾年後再遇一次強風,成災之重,將增至十倍、百倍,後果不堪設想。

“5.5沙塵暴”由於橫掃了整個北部中國,引起媒體關注。其實沙塵暴早已是極為平常的現象:據西北地區160個氣象站的長期觀測資料,塔克拉瑪幹沙漠南部與西部,年均沙塵暴日為20~40天;河西走廊、陝北至內蒙古西部一線每年15~25天;青海西南部每年10~25天。而且,西北地區沙塵暴發生的頻率、強度和危害程度,都在不斷加劇。五十年代有5次,六十年代8次,七十年代13次,八十年代14次,九十年代前七年14次。部分沙塵暴風力超過10級,能見度小於50米,成為特強沙塵暴──黑風暴。但是,沙塵暴在整個國土荒漠化損失裡所佔比例極小。悄無聲響的荒漠化,年均直接經濟損失統計數字為540億元;驚天動地的“5.5沙塵暴”,直接經濟損失也不過6億元,僅佔年均損失的1/90而已。

但這場橫跨了中國全數經度的特大沙塵暴畢竟是一個明確無誤的警報:荒漠化的趨勢正在無情加快,巨大的生態災難已經降臨。

西域諸國覆滅的歷史,正在以更大規模重演。

據《漢書》記載,一千三百多年前,塔裡木盆地周圍的綠洲上,有西域三十六國,後來增加到五十余國。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樓蘭、且末、精絕、於闐、皮山、渠勒等。這些古國大多建立在河流下游,水草豐茂。但興盛數百年後,全部毀棄。

關於這些古國毀滅的原因,學界已大致取得共識:生態災難。─綠洲畢竟是生態環境相當脆弱的地方。但對於這災難究竟來自過度農墾還是氣候變化,則存在不同意見。新華社烏魯木齊1997年5月1日電宣稱:這些綠洲小國的消亡,過去一直認為是氣候變化引起的。歷史學家考察後認為,河流退縮,綠洲上出現流動沙漠,主要是大規模農墾的破壞,自然因素僅為次要作用。在眾多古城周圍,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古代大規模農墾的遺跡。這一判斷看起來相當有說服力,雖然先民並不是想像中那樣愚昧。比如,這些古國對環境保護早就有深刻的認識,並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古尼雅人的“森林法”規定:砍他人之樹,非法;將活樹連根砍斷,罰馬一匹;將活樹樹枝砍斷,罰母牛一頭。古樓蘭人除了有類似的森林法,還控制水源,收繳水稅。

回到中國,實際上中國學者對荒漠化的研究早已超越了最近新華社簡訊的概括。1977年以後,中國荒漠化研究之區域,已從西部沙質荒漠為主的地區,轉向了北方半乾旱農牧交錯區、東部半濕潤地帶的黃淮海平原和東部沿海低丘崗區。也就是說,荒漠化對中國的威脅,並不止於塔克拉瑪乾等西北大沙漠的迅速擴張,而今已是中國經濟政治文化之重心部位──東南部──生態環境的自我演化。否則,那些遠離“萬里風沙線”且雨量豐沛的湖泊和北迴歸線以南省份、島嶼為何也開始荒漠化?

最近的一個科研報告指出:中國現有的荒漠化土地中,25.4%是由於過度農墾造成的,31.8%是過度樵伐造成的,28.3%是過度放牧造成的,水資源利用不當造成的佔8.3%,工礦、交通、城市建設破壞植被引起的佔0.7%。

中國林業部部長坦誠地對此表示無保留的承認:“我國土地沙漠化擴大的原因,真正屬於自然因素造成的僅佔5.5%,而94.5%是人為造成的。”

(白樺 編輯)

──原載《正見網》

(http://www.xinguangming.org)